新闻资讯 > 集团动态
【视频】60多年前周总理妙改3首歌词,《小燕子》唱的是实体制造...
1957年电影《护士日记》
1.周总理改《北京的金山上》《在北京的金山上》,
是一首歌颂党给西藏带来幸福新生活的歌曲。
其中有一句歌词:
“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”,
它的原句是:
“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”。
这句歌词是1964年根据周总理的建议而改的。
一是把“向”改为“在”。
“向”表明事物正朝着某个方向努力,
目前尚未达到;
“在”则表示事物已经处于某个阶段。
一字之改,准确地指出了西藏所处的时代特征。
二是把“天堂”改为“大道上”。
“天堂”带有宗教色彩,比较虚幻;
“大道上”象征着西藏光明灿烂的前程。
周总理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,
简单地改了歌词中的几个字,
却使歌词体现出全新的意义。
2.周总理改歌词《采茶舞曲》
采茶舞曲李玲玉 - 民歌联唱200首
1958年9月11日,
周总理在北京长安剧场观看《雨前曲》后,
来到后台与演员畅谈了一个多小时。
周总理说,《采茶舞曲》曲调“有时代气氛,
江南地方风味也浓,很清新活泼”。
还专门叮嘱:“有两句歌词要改!”
“插秧插到大天亮,采茶采到月儿上”,
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,
这样人家第二天怎么干活啊?
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,
露水茶是不香的。”
我有个想法,不写现象,写心情:
可不可以改为
“插秧插得喜洋洋,采茶采得心花放”。
经过周总理的妙笔修改,
《采茶舞曲》被唱得愈发顺口,风靡全国,
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,下至十来岁的学生,
都能随口哼出几句。
3.周总理改《小燕子,穿花衣》
提起《小燕子》,
除了1%的人以为是还珠格格里的
赵薇、黄奕、李晟、安以轩;
中国人99%都知道是那一首歌:
《小燕子,穿花衣》......
这首歌是江南电影制片厂陶金执导的
电影《护士日记》里得一首插曲
问题来了:
1957年,为什么要摄制《护士日记》?
1955年起,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,改造北大荒,开发大庆油田。周总理在这个时期,号召全国的大学生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,支援国家的实体经济建设,周总理亲自指示拍摄好由原著小说《浮沉》改编的《护士日记》这部电影。
主演王丹凤饰演的简素华,作为一个技术非常过硬的护士,毅然决然地要求分配到最偏远的工厂服务国家工业建设,就如那个工程师所说:实业兴邦,这里更需要你的才华。这里的所有人都离不开你的奉献。这样的自我牺牲更具有庄严的献祭感。
“小燕子穿花衣,年年春天来这里”,
你小时候一定唱过吧?
其实这首歌还有后半段:
“小燕子告诉你,今年这里更美丽,
我们盖起了大工厂,装上了新机器,
欢迎你长期住这里”。
即便非常熟悉这首《小燕子》的人,恐怕也不知道最后这三句关于制造业的句子。所以大家一般都不唱后半段...
但无论是原著小说《浮沉》,还是电影《护士日记》,这三句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。
词作者王路的原句是“我们来到了新工厂,实现了现代化,这里的春天最美丽”。
周总理说,这样太含蓄,不够直接,于是就改为了”我们盖起了大工厂,装上了新机器,欢迎你长期住这里”。
▲点击看【视频:小燕子MV】
1961年,周总理提出的“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”,主演王丹凤(也是小燕子歌曲的主唱)与赵丹、孙道临、秦怡等入选,定名为“新中国人民演员”。
这就是直到现在都堪称励志的一个主题:
人究竟需要什么。
那时候对实体工业制造的坚信,是多么美丽。
十八大以来,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,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实体经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:工业化很重要,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,要靠实体经济,不能泡沫化。实业创富不能少,我们自己的饭碗,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。
找对实体事业,把歌曲《小燕子》唱全吧,
纪念那个全民崇尚“实体制造”建设新中国的年代,
纪念那个那么多人坚信会更美丽的春天!